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

奇蹟男孩



趁著週末,和老公來場下午茶電影約會:在家看MOD「奇蹟男孩」The Wonder.
端著老公煮好的咖啡,想邊看邊喝,浪漫一下午。

一開演,就被吸引入了情節,朱莉亞羅勃茲臨盆張口大吸大吐的模樣,床邊帶著攝影機想要紀錄新生命的爸爸,卻是手忙腳亂沒了陣腳的慌亂,終於聽到小貝比哇哇哭聲,母親生產的痛換來新生命的喜悅,最是人生充滿盼望的一刻!卻沒料到,醫生護士一看到小貝比,臉色大變,抱起寶寶立馬向外衝去,爸爸丟下攝影機連忙跟了出去,留下一臉錯愕驚憂的母親...

「下頷骨顱面發育不全」症(Treacher-Collins syndrome)是一種先天性臉頰骨及下頷骨發育不全的罕見疾病,係胚胎7至8周以前第一、二腮弓發育異常導致畸形,在新生兒中發生率約為五萬分之一。簡單地說,孩子天生有張嚴重畸形的臉。為此,奧吉小小年紀已動了27次手術,媽媽因此中斷了原本只差一篇論文就可取得碩士學位的人生計畫,放下了自己所有的夢想,全心照顧奧吉,在家教育,直到五年級前夕。她覺得必須讓奧吉進入正規教育體系了,雖然她很清楚,完全無法掌控的外在危險很可能會撲天蓋地而來,小小奧吉一直活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中,從未與社會面對面的真正接觸,如今卻要獨自一人面對人際關係,學習與人相處,這實在是個天大的冒險與重擔;然而,小鷹不能永遠停留在巢窩裏,終要飛躍懸崖翱翔天空,她必須放手。

小小奧吉出門時總會帶著一頂太空人的頭盔,將自己怪異的臉藏在裏面,如今卻必須以真實卻極其怪異的臉孔面對同學異樣的眼光。而事實的發展確如所料,同學視他為怪物,沒有人願意與他一同吃午餐,唯恐被傳染上瘟疫,現實世界的殘酷備極煎熬,但除了獨自承受沒有第二個選項。對科學的熱愛與學習的渴望,成為頂著他往前走一絲絲的力量。幸好,有位因獎學金而能入學的小朋友(換句話說,他是校園中少見的「非貴族」)和他成為好朋友,讓奧吉終於可以不再孤獨。

整部電影描寫都在描寫人際關係,一再揭示孤單與背叛對於個人的殺傷力。每個人都需要朋友,而交朋友這件事是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面對與學習的功課,父母再愛我們,師長再喜歡我們,都無法代替我們面對這門功課。奧吉如此,姊姊薇亞如此,他們的朋友傑克、米蘭達也都是如此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,肯定是人生最大的課題之一了。

有一句話好有深度。一次,爸爸媽媽姊姊如常送奧吉上學,姊姊俯身對戴著頭盔的弟弟說:「如果你很獨特,無法融入他們也沒關係」,太棒的一句話了,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最痛苦的,就是處於未被接納未被歡迎,卻渴望融入某個群體的狀態,這種渴望往往讓我們選擇委曲自己迎合他們,而無法真實做自己——雖然,這種委曲未必能讓我們真正融入,永遠不會讓我們成為這個群體中真正受歡迎被喜歡的焦點明星。一個虛假的乖寶寶,頂多讓自己不會成為trouble maker,並不能帶來衷心的愛與關注,依然註定孤單。

所以,面對自己無法融入群體時,在檢視與決定是否或如何調整前,第一個要先調整自己的認知與心態:我不必追求每個群體的接納,我要允許並接納自己在特定群體中先做一個孤獨者。我們要明白,這種孤獨與未被接納並不可恥也不丟臉,它只是一個訊息:在人們還沒有真正認識我之前,對我無感是正常的,我可以選擇調整自己的態度與行為,設法融入,也可以選擇坦然接受自己不融入的孤獨。唯有當我們能坦然接納自己的不被接納,才不會急急地掩藏真實的自己去迎合別人,不會一頭栽進失去自己的陷阱。
群體之所以不接納我們,或只是單獨的對我無感,有幾個可能的狀況:
1. 這個群體本來就不是跟我一路的。那就不必硬要融入。
2. 這個群體值得交流,但我所釋放出來的訊號讓他們沒有與我交往的渴望。那就要調整自己呈現出來的訊號(態度與行為)。

而所謂調整態度與行為,是指與群體接觸的態度與行為,並非改變自己的核心信念或價值觀,所以不會迫使一個人委曲悖離自己,一樣可以自在做自己,表裡如一。

事實上,唯有表裡一致內外如一做真實的自己,才可能擁有真正的平安喜悅。
每個人如果能回到那個上帝所造最真實的自己,就是活出自己的品牌,必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。

電影謝幕,咖啡早涼,心卻昂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